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2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222篇
安全科学   120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172篇
综合类   648篇
基础理论   152篇
污染及防治   74篇
评价与监测   49篇
社会与环境   124篇
灾害及防治   5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sulfate reduction behavior in a pressure-bearing leachate saturated zone. In this study, within the relative pressure range of 0–0.6 MPa, the ambient temperature with the highest sulfate reduction rate of 50°C was selected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 in sulfate reduction behavior in a pressure-bearing leachate saturated zon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lfate reduction rate might further increase with an increase in pressure; however, owing to the effect of pressure increase, the generated hydrogen sulfide (H2S) could not be released on time, thereby decreasing its highest concentration by approximately 85%, and the duration extended to about two times that of the atmospheric pressure.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functional gene abundance analyses showed that the community distribution of sulfate-reducing bacteria w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pressure conditions, and there w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disulfide reductase B (dsrB) gene abundance and H2S release rate. Other sulfate reduction processes that do not require disulfide reductase A (dsrA) and dsrB genes may be the key pathways affecting the sulfate reduction rate in the pressure-bearing leachate saturated zone. This study improves the understanding of sulfate reduction in landfills as well as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landfills.  相似文献   
972.
江西九岭南坡韧性剪切带与推覆构造成因联系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从基本构造特征与运动机制、变形变质作用与构造层次及形成时代等方面,阐述了江西九岭南坡韧性剪切带与推覆构造的各自特征及其关系。指出:两者无直接的成因联系,前者并不是后者的根带,它们是不同运动机制、不同构造层次、不同地质时代的产物。  相似文献   
973.
陡坡带构造演化史研究对断陷湖盆具有重要意义,平衡剖面技术在面积(体积)守恒的基础上为恢复构造演化史提供了一种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法。通过对东濮凹陷兰聊陡坡带进行平衡剖面法构造演化史恢复,再现了兰聊断层的活动规律及其对东濮断陷湖盆发展演化的控制作用,明确了东濮凹陷早第三纪层序地层发育特征、坡折带类型及其对砂砾岩扇体的控制作用,指出了隐蔽油气藏发育的有利层段和分布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974.
千米桥古潜山奥陶系凝析油以高含蜡为特征。为探讨凝析油气藏中的高蜡成因机理 ,对黄骅坳陷近3 0年来 3 3 0 0多个第三系原油油样含蜡量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原油含蜡量的垂向分布主要受自下而上运移过程中的“地色层效应”所控制 ,对最接近油藏原始蜡质保存条件的试油含蜡量的层位分布统计研究也支持上述观点 ,说明无论是初次运移还是二次运移 ,随距离的增加含蜡量逐渐降低 ,亦即含蜡量较高的原油更靠近烃源岩。板桥油田和港东部分地区沙三段产层 (凝析油烃源层 )的含蜡量平面分布研究 ,表明千米桥古潜山奥陶系高蜡凝析油的蜡质来源于歧口凹陷方向的白水头地区 ,与白水头地区原油高分子量蜡馏分的指纹对比及含氮化合物、成熟度等多项指标也证实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975.
湖滨带温室气体氧化亚氮(N2O)排放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不锈钢气体采集箱,在太湖梅梁湾湖区,沿水体至陆地方向对植被型和裸露型湖滨带进行温室气体N2O的原位排放观测。结果发现两种类型湖滨带N2O排放均显著高于临近的开阔水体,可以达到10~100倍,水位变幅区是湖滨带温室气体N2O排放的峰值区,是陆向和水向辐射区的5~10倍。在观测期间,N2O排放通量的范围为-159.2~1565.6μg·m-2·h-1,具有明显的时空梯度变化,时间上,9月份最高,随着气温的下降和芦苇的衰亡而逐渐减少,在1月份最低;空间上,自水向辐射区至陆向辐射区,先逐渐升高,在水位变幅区达到峰值,然后再降低。该结果初步说明了湖滨带是温室气体N2O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排放源,而目前IPCC对水体N2O排放的估算可能存在很大的疏漏;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湖滨带是湖泊脱氮的重要区域,其对缓解湖泊氮污染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76.
以新疆南部孔雀河流域中游地区的尉犁县西尼尔区为例 ,在分析了该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水资源现状和可用水量的基础上 ,对该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做出规划。  相似文献   
977.
长株潭都市区湘江生态经济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市区作为高密度的人类聚集地,人口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都市区生态经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长株潭都市区3座城市呈“品”字型分布,湘江一水串起3市,建设集旅游观光、生态绿化、科技园区、住宅区和重点小城镇于一体的带状生态经济综合体,即湘江生态经济带,对整个长株潭都市区生态经济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78.
湖滨带的功能及其管理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湖滨带是水陆生态交错带的一种类型,具有重要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价值。湖滨带功能主要包括:缓冲带功能、生物多样性及生境保护功能、护岸功能和经济美学价值。湖滨带退化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引起的生物群落结构的逆向演替及生态功能的下降,退化湖滨带生态恢复与重建的理论基础是恢复生态学。湖滨带管理的核心是湖滨带植被的正确管理,管理的目标是保护与湖滨带密切相关的各种资源和水生态系统,其管理措施主要包括:(1)建立植被缓冲带;(2)加强湖滨带规划和管理的政策研究;(3)加强湖滨带生态监测系统及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4)促进湖滨带管理的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979.
浙东、闽北陈蔡群和建瓯群所构成的浙东隆起带,东延过东海后,与西南日本黑濑川构造带的寺野、肥后变质岩类连接,属“华夏—日本南方大陆”的北部残留地块,是受控于江山-绍兴-御荷(?)古断裂带而抬升暴露的.  相似文献   
980.
为分析矿岩接触带巷道顶板沉降变形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以大冶铁矿尖林山矿区接触带巷道为研究对象,基于相似原理,构建了矿岩接触带巷道物理相似模拟试验模型,设计了沿巷道走向与矿岩接触面对称布置的应变位移计监测方案,分析了接触带巷道顶板沉降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接触带巷道顶板两侧岩体沉降变形量和变形速率存在差异,接触带巷道大理岩侧顶板沉降量和沉降速率大于铁矿侧;邻近巷道开挖扰动对已开挖巷道顶板变形破坏有较大影响,增大了接触带巷道两侧岩体的沉降变形程度。结合大冶铁矿矿岩接触带巷道顶板沉降量监测数据,从顶板沉降量、沉降速率2个方面对比分析了相似模拟试验和现场监测试验结果,表明矿岩接触带巷道顶板沉降变形规律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